導讀: 公元220-589年,史稱“魏晉南北朝”,也被略稱為六朝(本文采用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國版本),是歷史上一段相對動蕩的時期,同時也是繼“春秋戰國”后第二個百家爭鳴的文化高潮時期。01六朝瓷器的 ...
公元220-589年,史稱“魏晉南北朝”,也被略稱為六朝(本文采用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國版本),是歷史上一段相對動蕩的時期,同時也是繼“春秋戰國”后第二個百家爭鳴的文化高潮時期。
01六朝瓷器的誕生背景
想要了解一個時期的瓷器,時代背景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六朝作為介于漢王朝和隋唐時期的中間過渡階段,既繼承前者,也為后者的發展積蓄力量。在此時期,雖然政局更替頻繁,時局動蕩不安,但思想文化藝術發展卻異常高速,科學技術創造也十分迅猛。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秦漢時期延續下來的儒家思想和道德觀念在頻繁的政治變化中遭到質疑,以士大夫為代表的文化階層開始正視自我價值,進而掙脫了傳統儒學的束縛,激發了思想和創造力的解放;
傅抱石《竹林七賢圖》(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另一方面,飽受戰亂百姓們亟需可以讓自己內心安定的寄托。此時,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教像藤蔓般在儒家的“斷壁殘垣”中野蠻生長。這股哲學新思潮很快為世家大族所崇拜,加之道教對佛教等外來宗教的吸收,有別于儒家“唯‘儒’獨尊”的包容性,使其具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李澤厚先生在《美的歷程》中談到“魏晉風度”時說:這種對生死存亡的重視,對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嘆......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音調。如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阮籍的“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在以道教為主流思想的背景下,人們對于個體生命的關注以及對“生與死”的思考超越了之前的任何一個朝代,形成了“羽化而登仙”、“事死如事生”等超然思想。人們認為死亡不過是去到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所以會創造出專門為靈魂棲息使用的堆塑罐(魂瓶),更加注重大自然的參與感,越來越多的動物形象出現在器物上,甚至會融合五行理論。這種現象在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瓷器上展露無遺。
越窯青瓷人物堆塑罐·慈溪市博物館藏
02六朝瓷器部分動物形象及寓意
獅子
浦上蒼穹堂越窯青瓷動物展獅形器部分
魏晉時期,有諸多動物形狀的青瓷照明器具。浙江博物館的館藏“西晉越窯青瓷獅形器”,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后來隨著佛教的傳入與發展,獅子的形象涵義愈發豐富。西晉制瓷業興盛,獅子的形象也逐漸多樣化。
西晉越窯青瓷獅形器座·浙江省博物館
“水注”是文房器具之一,但魏晉時期的獅形水注的用途一直以來頗具爭議。有人認為此時期的獅形器并非是水注,而是照明器具。獅子的外形兇悍,形象用于隨葬器具之上,有辟邪和震懾之意,用于照明亦可理解為莊嚴、光明。
熊
古人認為熊是存有善心又擁有神力的動物,“熊”字的篆體寫法是上能下火,一般也代表火勢猛烈之意。這件青瓷熊形燈座在杭州余杭區某磚瓦廠出土,現藏杭州博物館。腹部造型為一蹲狀熊,左前爪握一果子,右前抓搭于右后腿上。整個熊身布有連珠及刻劃紋,造型生動可愛。
西晉越窯青瓷熊形燈座
東漢許慎在《說文》中寫有:“形,象形也?!毕笮未砹怂囆g表現的生命語言,是對事物認知與理解的構成方式。這種把實用器物和動物造型結合的表現方式,同時也體現了六朝新興的審美情趣。
西晉·青瓷熊
不理你了!
雞
雞首壺是六朝時期非常常見的器物。壺嘴的位置一般是帶有雞冠的雞首形象。雞的繁殖能力很強,帶有雞冠的雄雞也被視為生殖崇拜。古人為求家族興旺,雞元素(或說鳥元素)被加入了吉祥如意多子多福的祝愿,人們希望把這種福澤傳遞給子孫后代。
西晉越窯青瓷雞首壺·阿什莫林博物館藏
西晉越窯青瓷提梁雞首壺·余姚博物館藏
雞首壺一般作為陪葬器出土。東漢劉熙在《釋名·釋喪制》寫道:“送死之器曰明器,神明之器異于人也”?!皣笫?,在祀與戎”,古人歷來把戰事與祭祀作為國家最重視的兩件事。社會上最優秀的物質和精神產品,通常也為這二者服務。在儒家還是國之正統思想的漢武帝時,厚葬之風已起。人們對于喪葬的投入不遺余力,極盡奢華,流行起以墓室壁畫、畫像石、畫像磚為代表的的喪葬藝術。到了六朝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文化內涵的不斷擴充,在壁畫中出現了青鳥接引墓主羽化登仙的形象。
山西忻州北朝墓葬壁畫(局部)
青鳥的原型就是雞。在很多人看來,雞這種動物總是閑庭信步,悠然自得的樣子。在戰火紛飛的六朝時期,這種淡泊從容,與世無爭的態度是人們向往和期盼的。而在陪葬品中,由于具有展翅高飛的自然屬性,先民將它看作能夠溝通天地人神的使者,因此更是有了接引墓主羽化升仙的意思。唐代詩人李商隱《無題》中的“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一句中,蓬山意為蓬萊仙山,“青鳥”為西王母坐騎,是負責接引的靈獸。足可以看出這種象征對后世的影響依舊深入人心。
晉代越窯雞形盞(左)東晉越窯蛙形水盂(右)
不僅是陪葬器,雞的形象也經常出現在日用器皿上面。如上圖左邊這只青瓷雞形燈盞。它口沿微撇,淺腹、平底。盞前置有鳥首,杯后置有鳥尾,鳥尾下有把手。盞中間還塑有一只鳥首(燈芯的支撐點)。器物胎體堅硬,施青釉,釉層均勻,呈青灰色。腹外壁有印花網格紋?!靶垭u一唱天下白”,與熊形燈座一樣,雞形燈盞的設計元素也恰好對應了燈盞代表光明,燦爛的寓意;而它右側的這件蛙形水盂則通過青蛙這種兩棲動物的形象,說明了它的水屬性。同時,青蛙/蟾蜍的形象也對應著“蟾宮折桂”,金榜題名的美好寓意。這種設計靈感也在后世被沿用了下來。
蛙
魏晉時人受道教思想,對求仙問道與“長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蟾蜍,本身擁有著多子多福的象征意味?!版隙鸨荚隆钡墓适?,流傳到魏晉已被詳細記載于各類文獻。蟾蜍的形象借由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形象更為豐富,寄托了人們對“圓滿”“平安”的憧憬。
六朝蛙尊&蛙形水盂,對單身狗滿屏的“孤寡”惡意
東晉時期的郭璞著《玄中記》,曾記載“蟾蜍頭生角,得而食之,壽千歲。又能食山精?!敝蟮哪铣簞⒄阉帉懙摹逗鬂h書·天文志上》,補注引東漢張衡所著《靈憲》,其中就有“姮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蠩”這一說法。
此外,蟾蜍還有另一層文化形象。早在先秦時期,《文子·上德》就有記載——“蘭芷以芳,不得見霜。蟾蜍辟兵,壽在五月之望?!币馑季褪窃诙宋鐣r節,捕捉蟾蜍可有“辟兵”(躲避兵器傷害)之效。殺蟾蜍來“涂五兵”,可保上陣平安。在戰亂頻繁的時代,蟾蜍的寓意再次得到了升華。
三國越窯青瓷蛙形盂·浙江省博物館
出土文物中六朝瓷器多見的蛙形水盂,盂有頸而腹部塑有蛙頭和四肢。從文房器物到墓葬祭祀明器,蟾蜍雖外形可怖,卻成為了古代器物的造型母題之一。也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北宋越窯青瓷三足蟾蜍水盂·慈溪博物館藏
——END——
本文推薦"春天到了,來六朝青瓷“動物園”看看吧?"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本站對作者上傳的所有內容將盡可能審核來源及出處,但對內容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其真實性及合法性。如您發現圖文視頻內容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及時予以修改或刪除。